18+触摸互动游戏+黄油+3d【18 触摸互动游戏 黄油,安卓】 18+触摸互动游戏+ 黄油苹果
满分屏幕绝顶相机:OPPO Find X2 Pro首发评价,绝顶国内水桶机
跟 Find X 不同,这代 Find X2 Pro 少了一些实验性的激进成分,却是一台更站得住脚的“全能水桶”。
它当然不是没有缺点。为了将重量控制在 200g 以内,没有无线充电是这台手机专属的遗憾。不过它还有 OPPO 祖传的 65W 超级快充,这点不便几乎可以抵消。
在手机摄影大战正火热的今年, OPPO 会把屏幕变成第二战场吗?
营销话语也好,要求游戏也罢,“ 3K ”之争并不影响这块屏幕本身的优秀。
本君的观点也许与别人不太一样:高分辨率、高刷新率、广色域、高色准……这块屏幕绝对算得上最高水准。DisplayMate 在向了这块屏幕 A+ 级别评分之余,更直言创下了 12 项智能机完美屏幕的测试记录。但只有 MEMC 主动补帧这事儿,极果君却有不同的看法。
大家展开来细说说。
不管是参数还是运用体验,Find X2 Pro 这块屏幕都只能用“漂亮”来形容。国内机中难得一见的 2K+ OLED 屏幕终于提供了足够细腻的显示效果,120 Hz 高刷新+ 240 Hz 触控采样,用起来也是如同刀切黄油般顺滑,让人大呼“爽到”。
注意,跟目前 S20 系列的状况不同,这可是 2K+ 跟 120Hz 同时开启的“满血版”。单凭这一项改进,Find X2 Pro 也已稳坐国内机完美日用体验的宝座。
更难得的是,这台手机的屏幕曲率恰到好处。既能最大限度营造出“无边框”的观感,又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曲面部分的偏绿问题。如果说直屏是游戏玩家最后的倔强,那曲面屏加上侧边手势的体验,就真的是日常运用下的满分搭配。
至于屏幕顶部这个前置开孔……只能说屏下摄像头技术今年还没来,机械升降方案又太重。想要一块完整屏幕的话,还得再等等。
除了 OLED 屏幕几乎标配的 P3 色域, OPPO 还最初在色深上下功夫,从传统的 1670 万色增加到了 10.7 亿色(8抖10)。能更好的还原真正色彩,大大减少显示中出现的色彩断层,就像这样:
(注意左边 8-bit 天上的圈圈)
OPPO 甚至还向这块屏加上了“环境色自适应”,大概类似于 iPhone 8 时代最初加入的原彩显示。色彩准确度更是达到默认 JNCD≈0.8 ,柔与、影院玩法 JNCD≈0.4 的极好水准,对拍照修图等等需求而言意义重大。
不管是参数、观感还是功能,Find X2 Pro这块屏,首次让安卓手机有了综合叫板 iPhone 的资格。不过对视频补帧增强这事儿,极果君却有些不一样的看法。
Find X2 Pro 这块屏通过了 HDR10+ 认证,为了不浪费这么好的硬件规格,它还加入了一颗 O1 超感画质芯片。通过运算补帧,可以将普通的 24/30 帧内容,变成更顺滑的高帧率视频。O1 甚至可以完成 SDR 普通视频到 HDR 视频的转换,不用特意去找片源,也能享受到更好的观感。
可问题也出在这里。
对影视作品来说,颜色跟帧率是特别重要的表达手段。昏暗的环境传达压抑的氛围,24 帧格式独特的运动模糊感,也是 60 帧的流畅所不能替代的。画质增强虽好,但不分场合一直开着,有时候难免添乱。
画质增强究竟要不容?这恐怕是个见仁见智的口味问题。不过好在还有的选,如果你跟极果君一样更喜爱原味,那……配置里可以取消嘛。
你有一亿像素,我有满屏对焦。
不管是镜头数量还是占地面积,手机摄影大战现在真的是已经打到失控。3 摄司空见惯,麻将 4 摄遍地开花。相比那些疯狂的方案,Find X2 Pro 上塞进的这组三摄除了粗了点,乍看之下似乎平平无奇。
不过藏在主摄内的,是 OPPO 这次首发的索尼定制传感器 IMX 689 。1/1.4″大底(Mate 30 Pro 1/1.7″ ;三星S20 Ultra 1/1.33″ ),单个 1.12 µm 、四合一后 2.24 µm 的像素尺寸,2×2 OCL 全像素全给对焦,支持 10bit 图像与 HDR 视频拍摄……
如果你真的还很在乎 DxO 评分的话,这机器的拍照拿了 124 分,目前跟小米 10 Pro 是并列第一。
废话少说,来看样片。
Find X2 Pro 拍摄样张
这么多技术里,2×2 OCL 全像素全给对焦这条尤其值得说一下。之前的传感器,拆开来看里面是这样的:
(图片来自 Tech Insights )
看到壹个个斜着排列的浅色像素对了么,那些就是用来对焦的。由于像素被左右分割,因此它们相对容易看见竖条,却不太容易看见横条。而 IMX689 全部像素都能参加对焦,横给、纵给的纹理都能看清:
SONY 还专门向了一段对焦效果的对比视频,可以看到IMX689即使在弱光环境下,对焦也不会“拉风箱”。不管是随手抓拍还是弱光拍照,这个功能都特别有用。
(旧款传感器)
(IMX689)
另外,这块传感器还可以实时输出 HDR 视频, OPPO 将其命名为 Live HDR 视频拍摄。加上10亿色照片,也算是对得起这块好屏幕。去年大热的 IMX 586 这次被拿去做了超广角,大家实测过的视频超级防抖这次也有进化。至于为啥子视频防抖是在小区里遛弯儿……
别问,问就是不能离家,为国宅家
Find X2 Pro 当然不止于此,骁龙 865+X55 双模5G、Wi-Fi 6、65W SuperVOOC 2.0 超级快充、全功能 NFC、IP68 防水……该有的基本都有。大家这台安兔兔实测 59 万多,基本可以说是 865 的正常水平。
另外它还有个不带 Pro 的“弟弟版”。一样的屏幕,一样的 65W 超级快充,只是内存容量规格不同,防水等级略有下降,后置主摄也变成了 IMX 586 ,并换上一颗原生 16:9 的 IMX 708 超广角电影镜头。如果你觉得这也已经足够用,那这个不 Pro 的版本,其实也等于有竞争力。
至于价格,Find X2 Pro 只有 12+256 一种设置,后背材质则分别有陶瓷与素皮可选。售价 6999 元,今年已经开启预约,3月13日上午10点正式开售;Find X2 则是 8+128/256 两种挑选,材质在 Pro 的基础上多了玻璃版,分别售价5499、5999元。
最后还有惯例的兰博基尼非常版,12+512 顶配。售价 12999 。
另外,这场发布会上还一并公布了 OPPO 的智能手表,41mm 版本 1499 元,46mm 版本 1999 元,精钢版本则要 2499 。全系支持 e模拟 独立通信与手表闪充,看起来还是挺香的。
在大胆激进的 Find X 之后,这台 Find X2 Pro,会成为现在国内旗舰的新标杆吗?
越整越美?Android系统进化史
从发条机器人到棒棒糖,从个性初定到综合整容,5年,占据智能手机大半江山的Android系统快速成长,不断变化。或许你没有故事过开始的Android测试版及Android1.0,但Android2.3(姜饼)、Android4.0(冰淇淋三明治)你可还熟悉?Android系统详细进化史,每个版本对应的更新与亮点,你造吗?
谷歌旗下、Linux内核、不收费开源,回顾Android系统进化史,先得知道这些:
美国Google企业的现任执行董事埃里克·施密特,在2006-2009年间曾经是苹果企业的董事会成员,当时他还兼任Google企业的CEO。由于Google在2005年收购了安迪·鲁宾的Android,所以乔布斯在iOS系统发布后也很担心两家企业的关系。
《乔布斯传》书中有记录说:施密特曾像乔布斯保证不会去触碰手机操作系统。然而随着一段Android系统的展示视频在YouTube上的释出,两人的约定以这种方法而告终。施密特于08年离开苹果企业,同年9月Android系统正式发布。
Linux作为不收费开源的系统内核被广泛的移植到各种设备上,其提供了CPU进程管理、存储系统、文件系统、设备管理驱动、网络通信与系统调用等模块。但单独的内核并不不代表完整的系统,它还需要加入运行库、交互界面等其它的内容。
就像Windows NT内核可以构成Win 8、WP 8.0系统一样。Android也是在Linux的基础上引入了Dalvik虚幻机、Webkit引擎、SQLite数据库、OpenGL 图形API,以及GUI图形交互界面构成的。如今Android 5.0正式引入了ART应用运行环境。
Google企业于2007年11月5日官宣组建全球性的联盟组织——放开手机联盟。这个联盟将会共同开发名为Android的放开源代码的移动系统。这个放开源代码项目的名称为Android Open-Source Project(简称AOSP),提供基础功能。
然而现如今的Android系统,其实是Android+GMS服务包,GMS包括Google Play、Gmail、YouTube、Google Calendar等等。Google 通过捆版的方法来推广Android系统,所以不收费开源的说法已经变了味道,人家也需要钱才能生存下去。
一张图概览Android系统版本升级和代号名称及发布时间
Android 0.X时代:设定雏形
2009年4月,HTC Dream发布,该机采用了侧滑弹出式全键盘的设计,运用了轨迹球和功能键搭配的导航方法。这款机器在上市时搭载的是Android 1.0系统。但其实在Android 1.0系统之前还有两个测试版本,分别为Android0.5、0.9。
Android 0.5 Milestone 3丨确定三枚功能键
开发Android的原型机是一款全键盘手机,HTC G1也带有全键盘设计,这是因为最最初的Android系统并没有设计用于触屏设备的虚幻键盘。但在这版系统中,谷歌已经确认了对未来影响深远的三枚导航功能键:主键、菜单键、返回键。
Android 0.5 Milestone 5丨确定系统主框架
可以看出,开始的Android 0.5 Milestone 3版系统和大家今年所见到的Android系统有很大的差异,开始的版本甚至不支持触控操作。而在随后的Milestone 5版本中,Android系统的主框架基本就已经被确定下来了。
Android 0.9 Beta丨渐渐熟悉的UI
到了Beta版测试阶段,界面的样式离大家当初所熟悉的那个Android系统越来越近。桌面插件、文件夹、状态栏、应用抽屉等典范设计均有出现,这个时候离大家最终在HTC G1上看到的Android 1.0已经不远了。
注意:从0.9(Beta版)最初,Android系统就有了版本代号,0.9版系统的代号为Astro(阿童木),随后的Android 1.0版的代号为(Bender),而为了避免商标问题,Google随后将系统代号改为甜点,所以Android 1.5就从字母C最初了。
Android 1.X时代:个性确定
前文大家提到,Google现任董事长施密特先生在2008年初辞去在苹果董事会中的职位,同年(2008年)10月Google就正式发布了Android 1.0版系统,并伴随一台大家熟知的硬件设备——HTC G1(T-Mobile定制,大家称之为HTC G1)。
Android 1.0丨2008年10月丨Bender(发条机器人)
1.引入Google服务;
2.引入Android Market;
3.顶部通知栏;
4.桌面小插件;
5.桌面文件夹;
6.屏幕旋转功能;
7.图案解开功能 ;
Android 1.0系统的出现,带来了很多苹果 iOS系统所没有的特性,外加这是当时一款开源的手机操作系统,所以得到了开发者与用户的欢迎。当然大家还得说HTC Dream这款机器也有着特别不错的硬件设计。
Android 1.5丨2009年04月丨Cupcake(纸杯蛋糕)
1.虚幻键盘出现;
2.采用WebKit浏览器;
3.简体中文语言;
上市即搭载 Android 1.5版系统的机子是 HTC Magic(简称 HTC G2)。
Android 1.6丨2009年09月丨Donut(甜甜圈)
1.相机UI&相机接口升级;
2.支持更多的屏幕分辨率;
3.支持CDMA网络;
4.加入手势操作框架;
5.加入私有VPN的支持;
6.中文输入法加入;
相比于Android 1.5版系统,1.6版系统主要是做了功能方面的更新,加入了手势操作框架(跟苹果的边缘手势操作不同),加入对CDMA网络的支持。UI设计方面,改善了相机的取景器界面,另外就是加入对更多屏幕分辨率的支持。
对于Android系统本身来说,1.6版本的升级比较相对平淡,但对于整个Android生态圈来讲,此时有壹个很重要的内容出现了,那就是HTC基于Android 1.6版系统定制的HTC Sense UI。HTC对于Android系统初期的发展功不可没。
Android 2.X时代:补充功能
之后Google对Android系统进行了大范围升级,系统版本号进入2.X时代。但官方直接略过了2.0与2.0.1版本,直接发布了2.1版系统,代号为Eclair(松饼),另外伴随Android 2.0系统一同登场的还有MOTO的回归之作Milestone。
Android 2.0、2.0.1、2.1丨2009年10月丨Eclair(松饼)
1.优化硬件速度;
2.系统界面样式调整;
3.动态壁纸功能加入;
4.虚幻键盘样式调整;
5.支持微软Exchange;
6.浏览器界面调整;
在这个版本中,系统UI样式做了大范围的调整,在桌面小插件与应用中大量运用黑色哑光效果的背景,应用图标进行了重绘,加入了动态桌面壁纸。应用抽屉的提手改为了方形矩阵图标,主界面的页面指示器也被放到了屏幕下方的两侧。
Android 2.2丨2010年5月丨Eclair(松饼)
1.支持应用安装至内存卡;
2.集成Adobe Flash 10.1;
3.应用即时编译速度加快;
5.Chrome Lite集成V8 JS引擎;
6.Google Play支持自动升级;
7.处理速度与性能优化;
对于机身内存容量不足的设备来说,Android 2.2系统加入了APP2SD功能,至此APP应用可以被安装到SD卡上。同时Linux Kernel升级至2.6.32版本,即时编译速度提高,Chrome Lite集成Google的V8 JavaScript引擎,整体速度提高。
Android 2.3丨2010年12月丨Gingerbread(姜饼)
1.系统大框架UI调整(黑调);
2.应用图标样式调整;
4.支持近场通信(NFC);
5.文件系统转换为ext4(eMMC的运用);
6.放开了屏幕截图功能;
在这个版本中,Android系统的UI样式发生了一些对后期影响相对大的变化, 图形元素已经出现了一些扁平化的趋势,并伴有磨砂处理效果,很多应用的图标也一直被应用到现在。另外MIUI系统的第一版也是基于Android 2.3定制而来的。
在此阶段,三星 GALAXY S2与Google自家Nexus One等机型也逐渐公开了。
Android 3.X时代:平板专项
在2011年美国CES大展上,MOTO和Google联合发布了新品XOOM,并同时带来了专门为平板PC优化的Android 3.0系统(代号Honeycomb,蜂巢),用以对抗风头正劲的苹果 iPad 平板PC。手机系统并没有做3.0版本的升级。
Android 3.0丨2011年02月丨Honeycomb(蜂巢)
1.图形硬件加速功能加入;
2.支持多核心处理器;
3.支持更高的分辨率;
4.为平板设计的UI界面;
5.为平板优化的多标签浏览器;
6.支持快速切换功能的相机;
7.快速配置面板加入(开关);
8.小插件大小调整;
因为是为平板PC优化,所以Android 3.0系统将状态栏和虚幻按键一起放置在了屏幕的底部。分栏布局,CAG式的应用后台、多标签浏览器也第一次在Android中出现。另外由于双核芯片的推出,这一版系统也加入了对多核芯片的支持。
第一次为平板PC做界面的适配,Google便拿出了特别足的诚意。大量的透明效果与扁平化的元素素材被引入到这个系统中。并且基本上大家能见到的全部界面都做了重置,这也为以后的手机、平板系统的融合打下了基础。
Android 在3.X时代故事了三个版本的升级,分别是3.0.1、3.1和3.2,这些升级内容多数被继承至了为平板PC设计的Android 4.0版系统中。三星、华硕在这一时期推出了平板设计的基于Android 3.0系统的定制UI界面,体验也很不错。
Android 4.X时代:提高性能
Android 4.0丨2011年10月丨Ice Cream Sandwich(冰淇淋三明治)
1.Android Design设计语言公开;
2.相机加入全景玩法;
3.桌面插件大小可调整(手机);
4.滑动关闭应用后台中的程序;
5.系统字体改换为Roboto;
6.加入面部解开功能;
7.加入数据流量监控功能;
对于手机用户来说,Android 4.0系统是个特别大的升级,Google为知道决设计参差不齐的应用,推出了Android Design设计语言,帮助开发者设计出界面和系统风格统一的应用。不过与后来的Material Design相比,真是丑爆了。
Android 4.1丨2012年06月丨Jelly Bean(果冻豆)
1.黄油计划加入(大幅提高操作流畅性);
2.平板、手机UI界面进行统一;
3.不再集成Flash Player插件;
4.Google Now 语音助手加入;
Android 4.2丨2012年10月丨Jelly Bean(果冻豆)
1.多账户登陆;
2.相机加入360度全景拍摄功能;
3.支持Miracast无线传输;
4.加入锁屏小工具;
5.通知中心布局调整;
6.Swype滑动输入键盘;
Android 4.3丨2013年07月丨Jelly Bean(果冻豆)
1.加入低功耗蓝牙支持
2.支持OpenGL ES3.0
3.增加Trim指令(优化存储性能)
Android 4.4丨2013年09月丨KitKat(奇巧巧克力)
1.支持语音开启Google Now
2.智器全屏玩法
3.新的NFC付款支持
4.增加ART运行玩法
5.UI界面透明化处理
Android在4.1-4.3的Jelly Bean时代做了很长时间的停留,持续时间将近有一年零三个月。因为这一版本的升级调整幅度特别之大,所以随后和Nexus 5一同公开了的Android 4.4 (代号KitKat,奇巧巧克力)只有加入ART玩法这一项大升级。
Android 5.X时代:综合整容
UI界面改了四年依旧被人们公认为是丑陋的代表,Google在Android 4.4发布沉寂半年后拿出了现如今大家正在运用的这套Android 5.0系统(代号Lollipop,棒棒堂)。改用Material Design设计语言,整个系统从内到外彻底做了一次UI界面的调整。
舒适的色调组合、清新的应用图标、炫酷的交互动画,新版系统带来的视觉冲击超出以往。但同样不能被大家所忽略的是,Android 5.0系统加入了对64位芯片的原生支持,同时在系统中默认开启在安装应用时会进行预编译的ART运行玩法。
Android 5.0丨2014年06月丨Lollipop(棒棒糖)
1.支持64位处理器
2.支持蓝牙 4.1要求
3.默认开启ART玩法
4.最新Material Design设计语言
5.伏特计划(精确电量控制)
图形界面:对比iOS,Android的图形界面一直在被键盘侠吐槽,比如图标是异形的、叠加层运用透明度处理而非苹果的毛玻璃处理。不过在全新的5.0版本升级中,系统对于UI做了大范围的调整,引入扁平风格的层次设计、沉浸设计,修改渐变动画、系统配色,增加了亲切感。
框架结构:通知栏、应用抽屉、快速配置面板、桌面小插件是Android系统的框架接口的主要特点,其中也有一部分在后来被iOS系统所借鉴。对比之下该系统的界面显得要复杂一些,层次也更多。谷歌还允许第三方在该系统上定制自己的交互界面,这也是Android最大的魔力。
交互操作:谷歌尽也许的为用户预备了更多的挑选,比如切换应用抽屉里的标签,可以直接点击标签,也可以用滑动手势。新系统同样支持屏幕边缘手势,这点可以保证应用体验和苹果一致。Google Now语音助手的体验虽好,但在国产基本无法运用,所以也就不再多说啥子了。
随着系统一点点的进化,大家看到的Android系统也越来越背离它原本的样子。因为Google其实与小米、HTC、三星一样,它也在Android系统的身上做自己的定制。Google Now桌面、GMS服务包、Google 输入法这些都不是原生的。 不过即便Google正在通过捆绑应用的方法来加强对Android系统的控制,但从客观角度来说,Google所提供的服务依旧是最为综合的、系统的,并且其应用与服务均有着不错的运用体验。只是在人性化应用方面还不及第三方ROM那么细致。
把玩发育中的少年:DELL 戴尔 VENUE8 PRO 平板PC 到手感受
X86的WINDOWS8平板,就是把桌上的电脑做成平板,本质上是一台PC。
之前在JD1399买的DELL V8P到手了,这几天玩下来,感觉WINDOWS平板如今或多或少存在着许多硬伤。但随着硬件的不断进步(比如现时的BAY TRAIL CORE M 、未来的CHERRY TRAIL),加上微软厚实的家底(OFFICE、WINDOWS),将来必然大有作为,像壹个瘦弱的少年,最终会发育成为健壮青年,和安卓IOS平板并肩而行,甚至远远将二者甩在后头。
而今年,可以先花点小钱,把玩把玩这个发育中的少年。
首先是V8P的全贴合大黑屏,看着就舒服。没事拿起来当镜子,感叹一下镜子里的我很不像我也不错。
背面同心圆螺纹设计加类肤材料,手感很好,侧面也是薄薄好身材,V8P能向看脸党留下好印象。
开机激活后,点击“桌面”,是多么温馨的WINDOWS界面!还是熟悉的配方,还是熟悉的味道!
较高的分辨率1280*800配上8寸屏,米屌感觉显示效果很细腻了(TMD烂手机拍不出好坏)。
但不得不说,触屏操作传统WINDOWS界面,8寸屏只能让我恨自己手指太粗壮。必须通过“控制面板–外观—显示”选项,调大DPI(我调成了原大小的125%)另外还需配合运用大字体(教程http://tieba.baidu.com/p/3283668105)、大图标(桌面右键—查看)才能勉强操作,才能保护我5.2的视力。希望以后M$能将METRO和传统桌面融合,不容搞啥子奇怪的METRO啊磁贴啊,跟果机、猴机比起来又没竞争力。
WIN板竞争力所在:生产力。可以运行和电脑上一样的OFFICE,用OTG线接上键盘鼠标就是个小笔记本。不接键盘有点难操作,不过打壹个简单的文书是没问题的。
在某宝200差点,买了支戴尔的A02有源手写笔。实话实说,V8P的有源手写笔没有SURFACE的电磁笔效果好,不好写,识别精确度不够,写快了还容易断笔。一分钱一分货,拿来简单的写画、记笔记、当鼠标(有悬停功能),只能说够用。
之后有玩一些典范单机游戏,设置标准在T6500左右的都可以顺利运行,只是诸多不便,除非外接鼠标键盘手柄,不然光配置虚幻按键(Comfort On-Screen Keyboard Pro)、运用虚幻鼠标(touch mouse pointer)就够吃一壶的。最适合游戏类型:页游、GAL,其他类型游戏体验都不太好,所以又名黄油板。
另外,玩游戏看视频一段时间后,会感觉有点烫手,一定是INTEL无风扇CPU的黑科技还不够黑,期待未来的CHEERY TRAIL。续航倒不错,玩游戏加看B站在线视频,壹个小时15%的电量消耗,希望未来的产品能在这点上越来越好。
总结:
数码产品爱好者、爱尝鲜者、页游小黄油爱好者、轻量移动办公需求者可以一试。要是被果板猴板惯坏的兄弟还是先观望观望等着WINDOWS平板成熟吧,壹个不慎,面对着一台会蓝屏的平板,没有HOME键按的。
晒物广场每日发布键盘侠真正选购故事与商品体验,有没有想晒一单的冲动?如果您手头上有个不错的东东,不妨show向我们看看吧,点此曝光。
已赞+1已有人赞过
点评()
-
板凳
1分钟前
小天呀
同是V8P 觉的还是很不错的。。。
举报顶(0)踩(0)@TA回复
-
椅子
2分钟前
bilancia
沙拉维的门柱
来自 Android 5.1客户端举报顶(0)踩(0)@TA回复
-
沙发
3分钟前
半斤理想
触控体验跟苹果安卓有差距啊
来自 WP 客户端举报顶(0)踩(0)@TA回复